她是来自江南娱乐体育官网入口2019级数学与应用数学(师范)专业的刘朗亭。她回忆着她两年的一路足迹,在这里讲述她的大学故事。
解析几何说,事物都有多面性,从不同的角度思考,建立不同的坐标系都会有不同的发现,而站在台上的她究竟又是怎样的呢?
一、应知学问难,在乎点滴勤
“数学建模”,第一次听到这个词的时候是在大一的高等代数专业课上,那时候她脑子里和这个词对等的词语只有“厉害”,如果再加一个那就是“非常厉害”。那时候的她不知道,此后她将和数学建模结下不解之缘。
2019年7月,那是她进入大学的第一个暑假。考试周结束的她仍然坐在教室,听着台上的老师讲解从未接触的知识,下课后抱着图书馆借来的书挨个向老师、学长、学姐询问。第一次参加数学建模,她和队友经验为零,只能靠着自己摸索,用仅仅一年的大学数学知识反复推敲每一个公式、步骤。MATLAB、SPSS、LINGO、STATA……这些软件不要说使用,她们都是头一次听说,也是头一次知道学数学原来还需要学习这么多软件。每天泡在图书馆跟着教学视频一点一点摸索,讨论时又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,她们从图书馆转战食堂,每晚又被食堂叔叔招呼着关门被赶走。在结束了为期一周的建模培训后,大部分同学选择了回家,但她们选择了继续留校,跟随老师专心学习建模知识及软件。两个月的时间,10余本专业书被翻了又翻,规定每天学习两篇优秀论文,和队友汇报每天学习内容,她们用最笨的方法学习着最难的知识。大学的第一个暑假,她回家只陪了父母三天,其余时间都一心扑在数学建模上。
经过无数个通宵达旦的努力,在九月的比赛中,作为全校唯一一个2018级的参赛队伍,她们被推荐参与全国二等奖的答辩,这对于刚进校没多久的她们来说,无疑是惊喜的。但同时答辩似乎是离得很远的一个话题,这不仅是她们参加比赛的第一次答辩,更是进入大学的第一次答辩。准备工作不够充分,没有答辩的经验,她们站在答辩现场不知所措,最终与国家二等奖失之交臂,荣获重庆市一等奖,但她的漫漫竞赛之路也就此展开。
二、百倍其功,终必有成
今年九月,建模比赛如约而至。有了前面的重庆市一等奖经验,她们对于比赛更有把握,提前制定学习计划,收集学习素材,进行一系列的筹备工作。但疫情原因暑期不留校给她们的沟通交流带来了一定困难,最终她们选择用线上形式交流学习,即使是不能线下见面也要坚持学习计划,完成每天规定任务。大学的第二个暑假,她没有留校,却又把自己关在家,和队友电话一打就是几个小时。两个月的时间,她们的通话记录高达400余小时,42个建模视频被她们悉数学习,笔记写了一本又一本,图书馆借来的10余本有关数学建模的书被翻尽,希望能够拿回全国二等奖。正式比赛时,她们直接抱着被子在房间建模、写作,而时间紧迫,三天四夜,她们平均每天只休息不到三个小时,窗外凌晨的校园看了一遍又一遍。
9月22日,她们再次站在了答辩现场,两个月的努力没有辜负她们。和上一次收到消息时的激动不同,她们更加专注准备好论文,分析论文写作,“鸡蛋里挑骨头”一般去挑论文的不足,每一步稳扎稳打,拼尽全力准备好每一个可能的问题。百倍其功,终必有成,她们夺回了那个错失一年的国家二等奖。
和数学建模结下不解之缘的两年时间里她同时参与了市场调研大赛、数学竞赛等专业竞赛,分别荣获全国三等奖、重庆市二等奖,也连续两年荣获综合奖学金一等奖,三好学生称号,校级、院级奖项到达30余次。此外,她加入了校级学生组织为重师青年服务,目前担任校团委文体部部长。
两年的竞赛磨炼让她明白,如果没有一开始的尝试就不会有获奖后的喜悦。领奖台上喜悦背后的是每一次的积累,而积累的前提是放手大胆尝试。还在犹豫的你,请勇敢踏出含有一切可能性的一步,不论成败,请相信这些积累终将成为你的财富!就像两年前的她并不会知道,她的每一次尝试让她能够站在这里,和大家分享她的大学故事。
她和数学建模有个约定,她们相约下次再一决高下!